时间:2022-09-10 22:02:55 | 浏览:625
文昌:原称紫贝,因地临大海,产紫色海贝。县治置于紫贝岭下故名。后紫贝县废,在紫贝废墟上置武德县。后又改平昌县。唐贞观元年,取偃武修文意,改名文昌县。
文城镇
文城:文城即文昌县城,元至顺二年建立。
衙前村:村子位于县衙之前,故名。
新园村:原村名莘渭,清末本村秀才翁德修取意于“商伊耕于莘野、周姜尚钓于渭滨”,故名。建国后,因海南方言新园谐音莘渭,改村名新园村。
清澜墟:原名陈家市,明洪武元年始建。明万历八年建青蓝千户所于市西侧,后以青蓝谐音为清澜。
高隆村:建村始祖希望村子希望村子多出人才,出仕当官者多。衣锦还乡,兴隆村庄,故名。
头苑墟:清咸丰四年建圩,因圩近头苑村而得名。
迈号墟:清初建圩。清初此地有一铁铺鼓风冶铁,风号焰高,与虎迈吼啸相似,俗称迈号铺。后在迈号铺形成圩集,故名。
青山村:由青山岭而得名。
东郊镇
东郊墟:明代建圩。因位于青蓝所城东门外,故名。
龙楼镇
龙楼墟:明末建圩。相传海边一船遇难,幸得一刻有龙楼公祖的木头得救,故名。
全美村:宋代建村,原名灿尾村,后改名全美村。
昌洒镇
昌洒墟:明末建圩,以“昌盛洒脱”之意为地名。
昌桐村:宋代建村,村子有一棵大桐树,故名。
翁田镇
龙马墟:明朝万历年间建圩。进士邢祚昌及其随从骑马路过此地,阵阵南风吹来,一望无际的坡竹草绵连起伏,如蚊龙在乘风破浪,似骏马驰聘草原。于是,邢公在此地盖屋建舍,并将此地取名为龙马。
文教镇
文教墟:清初建圩,取文治教化之意。
东阁镇
东阁墟:清代建圩,因圩为东阁村人所建,故名。
群建村:南宋德祐年间建村。村子地处低洼,海潮涨淹,取名观宵村。建国后修建堤岸,消除海患,1966年改名群建村。
水吼村:南宋初,从汴梁迁于此地。
美柳村:明代建村。村子有梅树和柳树,取名梅柳村。后谐音美柳村。
公坡镇
公坡墟:1952年建圩。因明代琼籍名士丘浚探访邢宥时,两人常在此歇息,故名。
冯坡镇
冯坡墟:清代建圩。原名冯家坡,因冯氏冯淑岗最早居此坡地,故名。
抱罗镇
抱罗墟:唐宋前为黎族居地。抱罗为黎语,意思是大村。
白茅村:明天顺元年建村,村子多白茅,故名。
东路镇
东路墟:1940年建圩,因近东路村而得名。
约亭墟:有约亭(邢邱饯别纪念亭)而得名。
葫芦村:宋代建村,三面临田,一面临坡,地貌似葫芦,故名。
美德村:清末建村,村民从美楚村迁居此地,取地缘延承之意,故名。
潭牛镇
潭牛墟:明代建墟。相传此地潭中石牛激水,声震数里,故名。
二公堆村:明代丘浚去拜访挚友邢宥。邢宥送丘浚至此地,两人坐在石墩上畅谈。为纪念两公,村民将此地称为二公墩。文字书写二公堆。
天赐村:原名新室村。明成化年间,丘浚去回乡省亲去探望故友邢宥。邢宥把新室村的鸡送给丘浚。丘浚到京后请皇帝品尝。皇帝吃后大加赞赏,问鸡产自何处?丘浚答新室村。皇帝因音听成天赐村。后来新室村就改名天赐村。
锦山镇
锦山墟:明崇祯年间建圩。始建于排港溪和珠溪河的交叉口,称三河流市。后迁于云室村后,为了扩建市场,将市集周围的树木砍掉。令。父老为了保护林木,不让继续砍伐出了禁止砍山的禁令,人们把集市取名禁山市。由于市场不能扩大,人们又把集市迁往锦山村,取锦绣河山之意,命名锦山市。
新室村:清末,龙海山、上尾山、东岭三村因风沙为患,迁此重建新村,故名。
禄家村:村子建村时仅六户人家,俗称六家村。后希望村子人禄兴旺,谐音禄家村。
溪尾村:宋代此地叫马林山,山中有土匪。元代有一个叫溪梅的人带人剿灭土匪,此地后改名溪梅山。陈氏始祖迁来此地建村,取名溪梅村。后方音谐音溪尾村。
湖山墟:清末建圩。由于墟集靠近湖塘村和东山村,便取湖塘的湖字和东山的山字为圩名。
铺前镇
铺前墟:明万历三十一年建墟。当地民众多从福建莆田迁来,为纪念故土,取名莆田。后谐音铺前。
云楼村:明代建村。村子驻地常受海盗掠夺,村民建起九层楼台守村,俗称九楼村。后因楼台高入云,改称云楼村。
美宝村:明永乐三年,海上刮起大风,惊动一只神鸟。神鸟一直在一地上空盘旋。白水塘村吴氏认为这是吉兆,此地应是风水宝地,便搬来此地居住,并取村名美宝。
七岭村:村子附近有七星岭,故名。
会文镇
会文墟:清嘉庆十二年建圩,清末琼州府道台以“人文荟萃”之意命名。
白延墟:明代中叶形成圩集。当地多生长白藤植物,故称白藤市,后谐音白延市。
十八行村:明代建村。村里的房屋按十八行来建造,故名。
烟堆墟:清末倭寇猖獗,当地民众联防抗击。在此地设置烟火台(土堆),燃烟报警,故名。
冠南圩:唐代已有聚集,明代遂形成集市,取名刀利市。又因土质松散,叫桦土市。民国时,以县南人文之冠,改名冠南市。
南坡村:宋代中期建村,因建村始祖葬于村南山坡,故名。
重兴镇
重兴墟:建于清初。取重新兴旺之意而名。
蓬莱镇
蓬莱墟:建于清初。取蓬莱仙境之意而名。
文昌市美景
文昌美景
文昌美景
保护珍贵热带树种种质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■ 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在尖峰岭山脚下,生长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(以下简称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)热带树木园里的“半棵”黄花梨格外引人注目。这“半棵”黄花梨,树龄已经超过了50年,是当地
话说在红木界,一直有两大谜案亟待解决:第一是如何辨别海黄与越黄,第二是如何辨别小叶紫檀与赞比亚血檀,今天我们先聊第一个。海黄是海南黄花梨的简称,越黄是越南黄花梨的简称,近些年在自媒体领域,二者不断地上演相爱相杀的戏码,被人不断的辨别、不断的
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喜欢红木,也会购买一些红木家具,比如红木沙发、红木茶桌以及红木大床等。上次为大家介绍了大果紫檀(缅甸花梨木),有不少网友让我们介绍下海南黄花梨的情况。下面,臻匠红木为大家介绍下在红木行业中比较知名的降香黄檀。 降香
4月13日,由故宫博物院与省旅文厅联合主办的“故宫·故乡·故事——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文物展”在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开展。此次展览精选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家具与沉香器物中的上品。同时,展览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为契机,由黄花梨沉香引出
提要:海南黄花梨木的价值、人工种植现状介绍海南黄花梨是在1987年国家林业总局命名的“降香黄檀”,只有在我国的海南省种植,海南黄花梨虽然外表并不漂亮,却是有多变的纹理、迷人的花纹,是非常具有市场价值的一类木材产品。下面从价格、人工种植现状、
在我的帖子里从来不用“海南黄花梨”这样的字眼。因为懂得黄花梨历史的人,都知道,这样的字词其实是个病词。因为黄花梨除了海南岛,任何地方都没有它的踪影,那么在它前面再加上它本来的地名,就显得是多余的。之所以博物馆、拍卖公司,对它的称呼从来不加海
- 正大奏鸣曲 -海南黄花梨自明清时期制作成家具开始,就逐渐在中国人的审美中崭露头角。海南黄花梨的名称繁多,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人们认知黄花梨所经历的一个漫长过程。黄花梨曾经被称之为“花榈”、“榈木”、“花梨”、“花梨木”、“老花梨”、“新花梨
之所以列这些黄花梨-海南黄花梨示意图片,因为传统黄花梨木(据说明代就基本绝迹)与当代海南黄花梨,稀缺性不一样,有说不清道不明之处,易混淆。但本人不算黄花梨顽主,只是把中国紫檀博物馆收藏的几件精品分享给大家赏析!本人仔细端详这些黄花梨大件:1
作为居四大名木之的海南黄花梨首,在明清时期,不论是帝王还是达官贵人都喜欢拿海黄来做家具,而今年佳士得春拍一张明清海黄的圈背交椅,则以含佣金6597.5w港币成交,足以见得黄花梨的名贵之处。海南黄花梨主要分为西部料和东部料,东部自然条件优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