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华罗庚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。他被誉为“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”和“数学界的神”。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,是他的妻子吴筱元,虽然她没有在学术上取得显著成就,但她一直默默地支持丈夫,照顾家人,担当起了家庭的重担。她可说是华罗庚一生中的“贵人”。这对夫妻虽然是包办婚姻,但却始终感情深厚,携手度过了58年,彼此相依为命。然而,随着岁月流逝,到了晚年,两人却发生了争执,甚至一度分居了五年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?
华罗庚曾经说过:“天才在于积累,聪明在于勤奋。”许多人因此认为华罗庚的天赋并不出众,而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代数学大家。然而,事实上,年轻时的华罗庚无疑是一个天才,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由于家境贫困,他在金坛县的初中毕业后放弃了高中学业,选择到上海一所学院学习会计,因为学费便宜。可是,由于经济困难,他只读了一个学期便不得不辍学,回家帮父亲看杂货店。在那间简陋的店铺里,华罗庚开始自学,他通过五年的时间,掌握了高中和大学初级的数学知识,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思想,为他后来在数学领域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展开剩余85%在华罗庚回家看店的第二年,也就是1927年,他和吴筱元结婚了。由于是包办婚姻,两人初时并未建立深厚的感情。直到1929年,华罗庚遭遇了一场重病,才彻底改变了两人之间的关系。这一年,华罗庚只有19岁,接连遭遇了家庭的不幸。首先是母亲因疫病去世,接着他自己也得了重病,医生诊断他是“死期将至”,甚至建议家属不再给他服药,只能让他随意吃些东西。面对即将失去丈夫的噩耗,吴筱元却没有放弃,她用坚定的信念鼓舞华罗庚振作起来。
吴筱元卖掉了自己的嫁妆首饰,四处筹款为华罗庚购买药物,并日夜守在床前,细心照料。最终,华罗庚的病情奇迹般好转,但由于病情严重,他的左腿因此留下了终身残疾。每当他走路时,左腿总是需要先画一个大圈,右腿才能迈出一步。旁人见了都心生怜悯,甚至连吴筱元也常忍不住落泪。但华罗庚并不在乎这些,他反而自嘲道:“你看,我走路的样子,像不像数学中的圆和切线的关系?”
这一段痛苦的经历,虽然让华罗庚的身体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,却也让他与吴筱元的感情更加深厚。正是这段生死相依的时光,让他们的关系得到了升华,也为华罗庚的数学事业奠定了新的基础。身体逐渐恢复后,华罗庚继续投身于数学的研究,偶然间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苏家驹教授的文章《代数的5次方程式之解法》,华罗庚觉得其中存在错误,于是决定与自己的老师王维克讨论此事。
王维克是华罗庚的第一位贵人,正是他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天赋,并鼓励他深入研究数学。王维克虽然仅是一位小县城的教师,但他后来去法国留学,成为居里夫人的弟子,并在物理、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。王维克的才智与华罗庚有着许多相似之处,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。
得到了王维克的鼓励后,华罗庚写了一篇《苏家驹之代数的5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》的文章,并将其发表在杂志上。这篇文章一经发表,便在数学界引起了轰动。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得知此事后,认为华罗庚是一位极具潜力的数学家,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,邀请他来清华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。然而,华罗庚却拒绝了这份邀请,原因不仅仅是家庭的负担,还因为他对自己学术道路的坚持。他不愿意因为暂时的名声而妥协,他的目标是继续在数学上深耕。
然而,熊庆来并没有放弃,他亲自写信请求华罗庚赴清华,而华罗庚的父亲也出面借款,最终促使华罗庚答应了这一邀请。就这样,华罗庚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员,虽然职务是图书管理员,但他依旧专心从事数学研究,开始了他在学术界的崭新篇章。
虽然华罗庚的初始职位并不显赫,但他并未因此妥协。在清华,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数学和外语,迅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。凭借着对数学的深刻理解,华罗庚很快发表了三篇用英文写的数学论文,并被世界数学界广泛关注。22岁时,华罗庚正式成为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师。
1935年,著名数学家诺伯特·维纳访问中国,在与华罗庚的交流中深感震惊,向英国数学家哈代推荐了华罗庚。1936年,华罗庚前往剑桥大学进修,深造两年,学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,声誉在国际上也逐渐打开。抗战爆发后,华罗庚回到国内,年仅27岁便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正教授。这个职位象征着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。
1940年,华罗庚在一个吊脚楼上,用八个月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《堆垒素数论》。这本书一出版,数学界便震惊了,许多前辈感叹不已。何鲁,作为当时负责刊发此书的数学家之一,为了表示敬意,亲自将此书抄录了一遍。华罗庚的贡献使中国的数学学科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,也使他成为了中国数学的领军人物。
然而,华罗庚的事业却是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的。由于他长期的忙碌与拼搏,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。1975年,华罗庚因长期积劳成疾,患上了心肌梗塞。虽然妻子吴筱元极力劝说他休养,但他依旧坚持工作,最终导致了两人之间的激烈争吵。在一次冲突中,华罗庚愤怒地说道:“我不希望死在家里的病床上,要死就死在工作岗位上!”他说完后离开了家。
此后,华罗庚愈发忙碌,身体状况逐渐恶化。1985年,他应邀参加学术演讲,在演讲中,他依旧站着讲解了65分钟,最后因缺氧倒下,经过5小时的抢救,最终离世。得知此消息时,吴筱元的心情无比复杂,泪水止不住地流下。
华罗庚的一生无疑是奉献的一生,他为了数学事业和祖国的发展,不惜个人健康,甚至牺牲了与家人的时光。而吴筱元,也无怨无悔地陪伴在他的身旁。尽管两人经历了风风雨雨,但他们之间的深情依然如初。在这段传奇故事中,华罗庚不仅是“数学之神”,更是为了人民而献身的伟大人物。
发布于:天津市财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